查看原文
其他

致家长:今天不逼孩子学会“72变”,日后谁能代他承受“81难”?

来源 | 简单好家长(ID:jd100jz)

作者 | 叶子


01


 近日,在一档综艺节目中,小提琴家吕思清狠狠圈了一把粉!

 


四岁学琴,五岁登台演出,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,十七岁获得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,并被誉为“东方第一人”……


吕思清的简历,早已金光熠熠!


在节目中,当琴弓搭上琴弦,一曲《梁祝》缓缓从他手底倾泻而出时,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。演员王迅的眼里,甚至有泪光闪过。

 


思清表演结束后,王迅技痒难耐,也“比划”了一曲。但可惜的是,虽然动作很标准,水平却相差不少。放下琴,王迅失落地反复感叹:

 

可惜我原来没坚持,最对不起我妈。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,我妈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……刚开始我也特喜欢,后来不知道为什么,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。


我后来特别后悔,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,起码现在是个特长……

 

节目中,在场的几个会拉小提琴的人:吕思清、大华(刘宪华)和王迅,差不多都是从四五岁起开始练琴。几十年过去,当初起点差不多的三人,一个成了世界级的演奏家,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,而另一个提到小提琴,却是后悔和可惜。


一旁的Angelababy,送走思清后问另一位艺人刘宪华:“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?”


刘宪华回答说:“对,被逼着。”


“那你小时候愿意吗?”


“我不愿意,一直到我十一二岁,就一直不想拉,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,然后从那个时候,就开始喜欢了。”


“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?”


“非常非常感谢。”


“是啊,如果他们不逼你,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。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,什么都没学。”

 




这时候,字幕上出现一行字,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

 

孩提时的我们,很难先知先觉。

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,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
寥寥数语,说出多少成年人的心声!


02


工作后,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感慨:

 

如果有人逼我一下,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;

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,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;

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,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;

……


可惜人生没有“如果”,只有“结果”。


儿时的兴趣,像一个个啃了一口就被随手丢弃的苹果,滚到角落里,慢慢腐烂、风干、消失。长大后的我们,再看到人家有一技之长时,只能默默羡慕,默默遗憾。

 


公司里有位女同事,平时特别安静,除非涉及到工作上的沟通,否则很少说话,打扮也不起眼。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生中,她很容易被忽略掉。入职一年多,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叫不出她的名字。

 

直到去年年底的公司年会,她所在的部门差一个节目,领导把她推了上去,她也没太拒绝,报了一个独舞《爱莲说》。

 

到了年会那天,她在台上站定,聚光灯点亮,音乐响起的一瞬间,所有人都惊呆了——灵巧的舞步、柳枝般柔软的身段,和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……那一刻,你觉得那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完全不见了,台上的人,袅娜婉转,舞姿行云流水,笑容落落大方,那晚她成了台上最皎洁的白月光。

 

而在台下鼓掌的我,只能一边羡慕,一边后悔。


小时候,我也学过跳舞,自己缠着妈妈报了班,可学了三个月又嫌累,哭闹着再也不肯去上课了。妈妈虽然觉得可惜,但看我哭得可怜,也就没有坚持。


此后,每当看到别人在舞台上跳跃、旋转,心里都会涌上羡慕,还有后悔。当时不经意的放弃,最终成了无法弥补的缺憾。


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懒,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。


有的时候,我们说自己对某特长爱好、某学科不感兴趣,没有坚持学下去。可扪心自问,那些当年我们放弃了“不感兴趣”的苦练、苦学,“省”下来的时间,又做了什么呢?


也许,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、擅长的事情,但也有些人不过是逃离了这份“苦”,转而漫无目的、优哉游哉地随意打发掉了大把时间而已。


《精进》里有这样一段话:


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、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,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、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,只不过,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,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。

 

孩子尤其是这样,没人监管、没人逼迫的话,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,选择最简单、最快乐、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。



03


不论是学特长,还是学文化知识,都是一样的道理。


从小学到高考,12年的学习经历,仿佛一场极其漫长的马拉松,数不清的孩子会在中途“掉队”。

 

这时候,有一些父母就会想:


算了,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吧;

孩子还小,快乐最重要,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;

他对学习没兴趣,可能不是这块料,大不了以后不吃这碗饭。

 

这几年,有一种“快乐教育”的论调颇受追捧,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,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,要尊重孩子的意见。

 

乍一看,这个观点并没有错,甚至还很顺应孩子的个性。

 

但是,孩子哪里懂那么多?


他们大多还难以深刻地理解什么是“不学习的人,未来要多吃多少苦,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。”


他们更愿意相信,眼前的快乐最重要,所以顺从着他、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才是好父母。

 

孩子身上难免会有知难而退、半途而废、避重就轻的缺点,而教育, 不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怠惰,帮他成为更自律、更进取的人吗?


孩子的兴趣,对特长也好,对学习也罢,其实都是很脆弱的,就像黑夜里的一颗小火星,很容易熄灭。而父母要做的,就是为孩子添一把火,鼓一把劲,在孩子的意志动摇时,坚定地扶他一把。


或许,有时候我们过分夸大了“兴趣”的重要性, 只因为孩子说没有兴趣了、不喜欢了, 就任由他放弃了。


有一个兼职做家教的博士曾经吐槽:

 

“有一个孩子都快20岁了,都高三了,还跟我说对数学没兴趣,我给你讲讲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?再给你培养兴趣?”

 

其实更多时候,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,而是因为做得好,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、满足感,才慢慢产生了兴趣。

 

 

当然,关于“逼迫”的认识也很重要!


父母的“逼迫”,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,而是在孩子想偷懒、想放弃时,督促他不要半途而废,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、中途的瓶颈期,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,让他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,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,但一旦成功,便能一劳永逸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我们“逼迫”孩子学习,最根本的目的,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,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、意志力、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。


这些,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,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。


毕竟,我们没理由相信,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,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;


也没理由相信,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,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,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,一往无前。


孩子在学习中、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,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,只不过在长大后,放弃、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。


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,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,走在前面,成为孩子的引路人。告诉孩子,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,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。在孩子想要放弃时,对他说一声:“孩子,再坚持一下,我陪着你。”


现在我们不狠下心,“逼”孩子学会“七十二变”,以后又有谁会一生陪在他身边,帮他挡住“八十一难”呢?



静待花开,不是放任自流!

真正有责任心的父母,

尊重孩子的意志,

但也应该适时出手,

陪孩子一起坚持、“苦练”,

在人生这条不断“升级打怪”的路上,

给他一份底气!

你说,对吗


戳一下文末右下角的

鼓励一下团团吧~

冀团团给大家发红包啦


长按识别图中的小程序码,将自动领取冀团团发放的红包。完成有效骑行(2分钟以上)即可拆开红包获得金额奖励,领取到的奖励将存入微信支付零钱中。分享给好友还有机会得到额外红包奖励~

进入微信公众号“河北共青团”→点击右下角“最新活动”→“摩拜红包”,免押金、限时抢购折扣季卡……更多优惠等你来拿~


↓您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↓

  男婴被100℃洗澡水烫伤!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,医生也点赞!

  雷阵雨→中雨→暴雨!河北要大范围降雨~这件事一定要注意,有人因此……

■  “她发朋友圈说,拆迁补了700万。”

制  作 | 冀青工作室

编  辑 | 万万

须  知 | 转载注明"河北共青团(HBGQT87903800)"

来  源 | 简单好家长(ID:jd100jz,做个好家长,每天看点对孩子有用的。)、中国教育报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